首頁 淨土文庫 隨筆篇 損失往生大利,人生就白過了
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隨筆篇
損失往生大利,人生就白過了
   我們有經典依據,就知道什麼是正法,什麼不是正法了。

  經典就像繩子的標準線一樣。我們世間法講標準,佛法也要有標準,經,就是標準,能讓我們分清邪正。

  我們讀《阿彌陀經》,就知道往生的正因;讀其他的經典,比如《金剛經》《地藏經》,就無法分辨往生正因在哪裡。因為它不講這一點,它有另外的正因,另外的道理。如果用世間法來講佛法,那就更是大錯特錯了。善導大師講:

  唯信佛語,專注奉行,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,以為疑礙,抱惑自迷,廢失往生之大益。

  這是善導大師對我們依經的一個說明。為什麼要依經?「唯信佛語,專注奉行,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」,這句話很嚴重,連菩薩的教法都可以不聽,只有佛的教法才是最高的標準。

  為什麼菩薩教法都不能聽?最重要的一句話,「不相應教」。如果菩薩講淨土法門,跟淨土三部經不相應,跟佛說的有違背,那菩薩講的就可以不聽了,就要依佛說的。佛教裡面有個最重要的詞語叫「依法不依人」。為什麼要依法不依人?佛為什麼定這個標準?因為我們人的智慧不圓滿,即使是菩薩的智慧也還沒有圓滿,他只是比我們普通人高,但是跟佛比,菩薩還在修行階段,福德智慧不夠,沒有究竟圓滿。這時候他講的內容,也有可能跟佛講的有差異。

  善導大師講這句話,當然有原因,不是無緣無故講的。

  因為在唐代以前,曇鸞祖師、道綽大師在弘揚淨土,其他宗派的祖師也在弘揚淨土,也有關於對淨土三經的一些解釋和說明。尤其是《觀經》五逆十惡都往生,五逆眾生,臨終念十聲佛,就往生西方了。有一部論著是菩薩著的,叫《攝大乘論》。《攝大乘論》認為,《觀經》的臨終十念沒有往生,是「別時意趣」,這是菩薩解釋的。因為他認為臨終念十聲佛,就像我們走路一樣,只走了十步路,不可能走到終點。比如從成都到北京,一千多公里,我們才走幾里路,怎麼能到終點呢?佛是為了鼓勵我們,說可以往生,是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念佛,以後再慢慢修、慢慢修,修到一定的時候就可以成佛,它叫積累的方法。

  這個觀點嚴重影響了淨土行人對往生的信心。所以在隋唐時期,這個問題是一個焦點,其他宗派和淨土宗的祖師為了這個問題,發生了很大的爭議——法義上的辯論。善導大師為什麼用「楷定古今」這樣的詞,是有特殊的背景,就是當時很多其他宗派的觀點很盛行。善導大師為了給眾生帶來希望,為了讓我們正確地理解淨土的教法,所以就講了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法」。雖然是菩薩,但是他講的如果違背了淨土教法,那也不能相信,唯信佛語。這些在《觀經疏》裡面都講到了,大家可以去追蹤。

  如果把菩薩的觀點作為標準,就會形成懷疑障礙,心中就有疑惑了。「抱惑自迷」,心中抱著這種疑惑,迷失自我,覺得往生很困難了。現在有很多人都是抱惑自迷,不願意放棄疑惑,再自誤誤他。自己不相信,又去告訴別人,甚至反過來,還要障礙有信仰的人。善導大師有一句話:見有修行起瞋毒,方便破壞競生怨。

  淨土教法自古到今,都有人破壞、誤解、邪見。如果我們自己誤解了,就會失去往生的大利益。這個損失不小,我們損失一千萬不算大事,損失往生大利益,這是大事情,這樣人生就白過了。

 

摘自《阿彌陀經大義》第三講


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

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
電話:02-27624922
email : theamitabha18@gmail.com      

 

  

 


淨土宗特色
本願稱名  凡夫入報
平生業成  現生不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