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淨土文庫 法義篇 廣說諸法與專修一法有何關係
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法義篇
廣說諸法與專修一法有何關係
   末法萬年之後,佛法的現狀是什麼樣子?那時候傳什麼法?

  那時候,整個佛教界只有《無量壽經》,大家除了學習《無量壽經》之外,沒有別的。就是一部經典住世,傳者就傳此經;學者也學此經;講說的人是說此經;聽聞的人也是聽此經;最後行持的就是這一部經法。

 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從一開始,就只說一部經典、一個法門呢?這只是一種假設。其中的原因只有佛才能來說清楚,不過可站在凡夫的立場來設想一下:如果釋迦牟尼佛真的只說這一部經典、這一個法門,會有多少人來信佛念佛呢?這樣一來,就很難建立起佛法的體系,很難顯示出佛法的廣大深妙,佛教如何能在印度乃至世界立足?

  沒讀過《華嚴經》的人,可能不知道《華嚴經》講了所有菩薩的修行:三賢十聖的發心、功德、境界等。華嚴宗有一種說法:「不讀《華嚴》,不知佛家的富貴。」有人可能覺得佛門很窮,其實佛門非常富貴,是「既富又貴」, 「貴」是高貴、尊貴;「富」是功德無量、法財無量。《華嚴經》由淺入深,講得非常詳細,從三賢位——十信、十行、十迴向,到十地等,把所有菩薩如何發心、修行,證到什麼境界,全部都講出來了。不讀《華嚴經》確實不知道佛家的富貴。這裡的「富貴」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,它是代表佛法的廣大深妙、應有盡有。

  如果釋迦牟尼佛不講這些,一般人怎麼會相信佛?如果只講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甚至連《無量壽經》都不講,就直接講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,有一尊阿彌陀佛,大家都念佛往生吧!這一法講完了,佛就該走了。真是這樣的話,佛法就不會讓所有人生起景仰之心,僧團也很難建立起來,佛法的傳播更是一大問題。所以佛一定要廣開八萬四千法門,要「張大教網,亙生死海」,這個網要張得很大,所有人都要一網打盡。如果只講念佛,就只能「網」到念佛善根成熟的人,而這種人很少。雖然現實當中看起來念佛人很多,其實整個九法界佛要度的眾生,能夠一步走到念佛道路上來的人並不多,面對種種不同的根機,就需要不同的方便來攝化眾生,導歸淨土。

  佛講了《無量壽經》之後,又講《觀無量壽佛經》就有這樣的用意,善導大師用一句話來概括:

 

娑婆化主,

因其請故,

即廣開淨土之要門;

安樂能人,

顯彰別意之弘願。

 

  要門最大的功能就是攝化,把各類眾生攝化過來。佛講聖道法門,也是要攝化眾生,先把眾生攝持到佛門,再慢慢地化度到淨土,種種方便就是要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。

 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,雖然說了很多經典、種種法門,最終是指歸西方淨土。佛出世的本懷在《無量壽經》,獨留《無量壽經》顯示整個佛法最後歸屬在淨土,在念佛往生。所以當來之世,就獨留此經,獨留此法。學者、聽者、講者都是依據這一部經典、這一個法門。這時候就跟善導大師講的五種正行「專讀誦、專禮拜、專讚歎、專供養、專稱名」非常相應。沒有其他的經典、法門可學,不專也得專了。

  能夠完全專讀誦、專禮拜、專稱名,是比較規矩的「專」,表裡都「專」。如果懂得釋迦佛的出世本懷,再來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法,看似很廣,其實也是專的,佛這個「專」,我們凡夫做不到。因為佛知道自己這一個階段在講什麼,下一階段要講什麼,最終的目的是什麼。他講《華嚴經》時好像是離開了淨土教法,但最後一句話(《行願品》)又回到淨土了。佛知道自己後面還要講什麼,所以從長遠的用意來看,始終不違背「專」。所謂「廣開要門,顯彰弘願」。如果我們只停留在表面內容、一個階段看問題,就會認為佛講的這部經都不是凡夫往生之道。佛真正的用意反而忽略掉了。

  比如說學大乘的人,就覺得小乘沒有意義,沒有作用。如果沒有意義,佛為什麼花十二年專講小乘?就是因為佛法太高深,普通大眾不可能都來信仰大乘佛法,不可能都來走《華嚴》的道路,這就需要由淺入深地慢慢引導眾生,降低身段,從最低階位來說小乘教法,等小乘的根機成熟之後,再回到大乘,回到淨土。

  我們經常講易行、易往,往生雖然容易,但很多人就是不相信,也不理解。佛都說了往生容易,可是很多人包括有些學淨土之人,還在找瑞相,找感應,找神奇的事情,或者是看臨終怎麼樣,甚至發展到連探測儀器都拿出來了,探溫度去了。可見顛倒、無明、愚癡眾生不容易度化。因此佛一生說法,自有其深義。看似種種不同,目的卻只有一個。

  說穿了,佛走的這條弘化之路,始終都是專一地指歸淨土,只不過普通人看不到而已。凡夫多是站在局部的立場來看佛所講的每一教法,而佛是在四十九年說法的基礎上作一個完整的規劃、安排,所以要理解佛意不容易。


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

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
電話:02-27624922
email : theamitabha18@gmail.com      

 

  

 


淨土宗特色
本願稱名  凡夫入報
平生業成  現生不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