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淨宗法師 《念佛安心法語》講解 《念佛安心法語》講解(第三部分「三心料簡及法語」示信寂之法語)
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《念佛安心法語》講解
《念佛安心法語》講解(第三部分「三心料簡及法語」示信寂之法語)

       (《法然上人全集》第472頁)

聖道門之修行者:
正像時期之教法故,
若非上根上智之輩則不堪。

 

       什麼叫「正像時期」?就是正法時期、像法時期。還有末法時期,佛法就分成這三個時期,這三個時期之後,就叫做法滅時期。正法時期是五百年,像法是一千年,末法是一萬年。「正像時期之教法」是聖道門,在正法、像法時期,這一千五百年之間(從釋迦牟尼佛入滅這一千五百年),聖道門還是有人可以修行。但是,如果不是上根上智的人,就不堪修行了。

淨土門之修行者:
末法濁世時期之教法故,
以下根罪惡之輩為機。

 

       「末法濁世」就是我們這個時代,我們現在是佛曆兩千五百多年了,早都到了末法時代了。以我們這樣下根的人、造罪的人作為救度的根機、對象。

 

       佛法講法、講機的目的,是要說明機和法要相應。有時候法很高、機不堪,那講了也沒用,你做不來。

 

       就像我們在學校讀書一樣,你拿大學生的課本、研究生的課本,你拿去教小學生,這個沒有意義,他做不來;你拿小學生的課本,一定要教大學生,那也沒意思。

 

       所以,機和法要相應,要因材施教。「機」就是教學的物件,「法」就是教學課本。對於我們這樣造罪的凡夫,用什麼法來救度我們呢?只有這個末法時期的念佛法門。

於大原談論聖道、淨土時,
法門比論如犄角,難分勝劣;
然比較根機時,以法然為勝。

 

       講法門,大家都殊勝,都是釋迦佛一代教法,難分勝劣。

 

       「比較根機,法然為勝」:怎麼說呢?

聖道門雖深,時機不相應;

 

       禪宗、密宗、天臺、華嚴等等,雖然很深妙的道理,但是時機不相應。時機不相應,不能得利益。

淨土門似淺,時機易相應。

 

       淨土門看上去很淺,老太婆都可以念佛,只要念佛都能往生。但是,時、機容易相應。

末法萬年,餘經悉滅;
彌陀一法,利物偏增。

 

       「末法萬年」:我們現在是末法萬年的時候了,進入萬年的末法時期。

 

       「餘經悉滅」:其他經典慢慢地都要滅沒了(到末法一萬年之後,所有的經典都滅掉了,叫做法滅時期)。

 

       「彌陀一法,利物偏增」:「彌陀一法」,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一法門。「利物」是利益眾生,在佛教名詞當中,「物」就代表眾生,不是代表物體,是代表眾生。「偏增」,反而更加的增長。

 

       這裏也是比較而言,比如說夏天萬物蒼翠,在山上有松樹,也有其他的樹,一看上去,都是一片綠色,顯示不出來松樹特別的蒼勁、特別的綠。可是來到秋冬之季,萬物凋零,眾物都已枯落了,唯有青松獨立挺拔。所以,這個時候反而顯得青松格外青翠欲滴的樣子,其實松還是那樣子。

 

       淨土法門就好像青松一樣,長青不衰。其他的法門,就好像一般的樹一樣,秋風一起(「秋天」就是末法時期,其他經典,風一吹,葉子就落下來了,落在地上了;「冬天」就是滅法時期,所有樹上的葉子都已經掉得乾淨了,「餘經悉滅」,只有淨土這個法門,「特留此經止住百歲」),只有淨土法門,在寒風當中,在一片皚皚的白雪當中,在萬物枯萎凋落當中,顯示出青松的獨立。

 

       所以,越到末法時代,其他法門都衰落了,沒有力量了。能夠依之得度的,唯有念佛法門了,到處都看到貼著南無阿彌陀佛名號;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處處都有所聞。像我們編的《念佛感應錄》,湖北潛江那個地方,往生的人就很多了,一個接一個;講開悟、得道證果的,你打聽一下,豎著耳朵都聽不到,到處訪都訪不到。所以說「彌陀一法,利物偏增」。

 

       其實,往生的人非常的多,從古到今,真的是太多了,只是記錄的很少。我們這一次編的第三集《念佛感應錄》,它有一個特點,我是按照地點把它分類的。就發現往往某一個地方就特別多,一個是因為這個地方有人勸化,同時也是因為我們有人去記載的緣故。比如我走到哪個地方,我去一問,他們就講出來了。如果不去問,那麼多事,都沒人知道。「你們這裏有人往生嗎?」他們馬上就講出來了。一般的就把它忘掉了,時間一長,就淹沒了。所以,希望大家有心,如果有確鑿的念佛往生事例,都把它記載下來,這樣我們可以把它彙集起來,使見到的人都能生信心。

 

       講到這裏,「人皆信服,歸念佛門」,這些都是有理智的人(沒有理智的人,怎麼講他也不相信,「還是我的好」,就在那裏爭論,不依理智為決則)。有理智的人一聽,「對啊!聖道門雖深,時機不相應;淨土門雖淺,時機易相應」,應該怎麼樣?擱置不能相應的聖道門,選入容易相應的淨土門。所以,歸入念佛門。

然,今見聞諸方道俗,
多外現有名無實之行,
互塞嫉妒之瓦礫荊棘,
以障真實之白道,
此豈非悲之切乎!

 

       從古到今,可能都差不多。法然上人很感歎,他所見到的諸方道俗,遠遠近近,出家、在家,多數是什麼情況呢?不是像上面那樣「人皆信服,歸念佛門」,他怎麼樣?

 

       「外現有名無實之行」:你說他不修行,他也在修行,但是,是有名無實。有什麼名呢?持戒,有持戒的名,沒有持戒之實;禪定,在那裏打坐,眼睛閉著,有其名,無其實。這個是有名無實了。如果有名有實,那就決定可以解脫生死輪迴了。有名無實的話,就沒辦法了,只有這個名份。在那裏誦經,在那裏求智慧,這個都是有名無實,因為根機不相應。根機相應的,肯定是有名有實了。

 

       「互塞嫉妒之瓦礫荊棘」:凡夫心就是這樣,有嫉妒,你說我不好,我說你不好,「我比你更超勝」,這樣就把它堵住了。

 

       「以障真實之白道」:「真實之白道」就是念佛往生淨土。你要念佛,反而有人起嫉妒心,或者說破壞的語言,就等於搬了很多石頭把它堵起來,讓你從這條道路上不能過去。這個讓我們很悲切。


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

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
電話:02-27624922
email : theamitabha18@gmail.com      

 

  

 


淨土宗特色
本願稱名  凡夫入報
平生業成  現生不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