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淨宗法師 《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》 第42課:釋去普通疑惑(二)
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《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》
第42課:釋去普通疑惑(二)

淨宗法師2006年9月24日講於長春「般若寺」

 

家庭佛堂請佛像要不要開光?

       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

 

       好,請放掌。

 

       昨天有問題沒回答完,這裏想稍微調整一下,上午主要是答疑,下午再處理有關仙堂。

 

       也有人問:「我們家庭佛堂請佛像要不要開光?」

 

       一般來講,所謂的「開光」,就是稱誦佛菩薩的名號、經咒,以我們的虔誠心獻花供果,做一定的法事,是啟發大眾對佛的景仰心和敬信之心,這樣,是可以的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認為說:「佛菩薩像不靈,要凡夫為佛菩薩像開光才靈。」這種想法就是罪過的、不正確的。這也是世間不瞭解的人講的。因為佛是大覺圓滿、徹證無量光明的,我們凡夫都在黑暗當中,黑暗怎麼會向無量光開光呢?

 

       就像這個房間,是一片黑暗,早晨起來,我們把窗簾一拉開,光就照進來了,這就是我們每天早晨的開光。

 

       阿彌陀佛就是外邊的無量光,我們的心就是這個黑暗的房間,因為我們不信佛,對佛缺乏虔信之心,那麼,通過佛菩薩名號、經咒,讓我們能夠接受佛法,我們如果心中信仰佛法,等於我們心裏這塊疑惑的窗簾就拉開了,這才是它的真實意義。

 

       至於我們在家安立佛堂,那可以買一些鮮花、水果,請一些蓮友在家裏念一堂佛,很恭敬地在那裏禮拜。念完佛,大家如果願意,在一起吃一頓素齋,這樣就皆大歡喜,這就可以了。

 

在家早晚課該怎麼做?

       也有人問早晚課,「在家早晚課該怎麼做?要不要做早晚功課?」

 

       早晚功課是指在早晨、傍晚或者晚上,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,來做自己的佛法修持,這個最好還是有。除非我們工作特別忙,或者是上夜班,或者時間沒有規律性,無法來掌握,那就沒有辦法。因為如果有一定的規律,我們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。至少,哪怕白天再忙碌,我這早晚都有功課修持,這個是有它的好處存在。

 

       尤其早晨,心比較靜,這個時候念佛,或者是誦經,效果都很好。所以,從早貫徹到晚,這是早晚課的意義。

 

       至於說早晚課這種形式,它的內容是各有不同。密宗有密宗的功課,淨土宗有淨土宗的功課,其他各人的修持、傳統的寺院也有他們的功課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在家蓮友,如果你願意專修念佛的話,在家庭當中不必做寺院這種早晚功課,你就只管專修念佛,在家裏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就好。

 

       那麼方法呢,一種最簡略的,就是說:早晨一起來,就佛號提起來,然後洗漱乾淨,在佛堂也好,在其他通風、清爽的地方,端端正正坐好,就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個字,或者根據你的習慣念四個字。一般來講,半個小時、一個小時都可以,然後念幾句迴向文,做功課嘛,是一個完備的儀式。

 

       迴向文,大家平常念的也可以,善導大師有四句:

願以此功德,
平等施一切,
同發菩提心,
往生安樂國。

 

       這是善導大師所寫的。

 

       有的人想誦經,可以誦一卷《阿彌陀經》,然後念佛,或者誦《無量壽經》的四十八願,然後來念佛,這樣也可以。這個各人來調整。

 

       來到寺院,可以隨常住,大眾都在做課,你也可以隨眾去上殿。如果不會上這種通途的功課、不會讀誦各種經咒,你也可以小小聲來念佛,這樣也行。

 

在道場做普通早晚課算不算雜修?

       還有人問:「作為出家師父,住在道場,沒有專修念佛,道場沒有標示專修念佛,早晚課都是普通的早晚課,那我這樣算不算雜修呢?」

 

       這樣不算雜修,這樣把你的早晚課上完之後,你白天其他的時間專修念佛,還是專修。

 

       為什麼不算雜修呢?早晚功課是維持寺院的一種古舊的、傳統的儀式,同時,也是為了攝受一般還沒有專修念佛的信眾,讓他們都有一個法可以依從,所以,它是站在這個角度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覺得說:「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不夠,一定要念這種早晚功課才可以往生」,有這種心呢,就是不瞭解淨土法門,這個就雜了。不是如此,是我們在這裏住著──當年印光大師在靈岩山的時候,他也這樣回答:你把早晚課上完之後,再專修念佛,也不防礙的。

 

以下攝上,舉惡攝善

       對於善導大師的思想,說到「不慮妄念」、「不顧貪瞋」、「不問罪福」……一方面是讓大家能夠安心於念佛,另一方面,也怕有的人不善理解,這裏有必要再做一個專門的說明。因為善導大師的思想,都是以救度下劣惡機,以這個作為出發點,然後:

 

       「以下攝上」:以下等根機得救的方法,來攝受上等根機。

 

       「舉惡攝善」:舉造惡之機得度,而攝受行善之機。

 

       並不是說「這個好像,我就隨便放逸、放蕩」。

 

「不慮妄念」的特別說明

       比如說「不慮妄念」,是說:我們內心裏邊,大家都在擔心說「我雖然念佛,妄想雜念紛飛,這樣怕不能往生吧?怎麼辦?」那麼才說:「你不顧妄念、餘念,你只管念佛!」也不是鼓勵大家「我就讓它妄念紛飛,讓它到處亂飄」,也不是這樣。念佛的時候還是要認認真真來念佛。這樣,久而久之,自然而然地,內心比較靜定。只是我們不要在這件事情上妄上起妄,擔心不能往生──不是這樣。

 

「不顧貪瞋」的特別說明

       「不顧貪瞋」,是說我們本來就是一個貪心、瞋恨具足的眾生,如果說「貪瞋心不消除不能往生」的話,內心裏邊就有恐懼,我們也做不到。

 

       善導大師講的「不顧貪瞋」,是指這個人走在二河白道之上,一邊是水、一邊是火,我們就一心直進,在這條白道上往西而去,就說我們雖然念佛,內心裏還有貪心、還有瞋恨心,我們不是把念佛往生的心收回來,「哎呀!這個貪心可能障礙我,這個瞋心可能讓我不能往生」,如果這樣想呢,我們就會左顧右盼,就會掉下來,就越看越害怕,往生就沒有希望。而是不論這些,直接念佛,決定往生。

 

       但是,這一點也不能錯誤理解說:「那我就使勁貪,就使勁瞋,任自己的貪性和瞋性在那裏滋長、蔓延。」那等於你沒有走在白道上面,反而是整體埋沒在水火當中,那根本談不上「不顧貪瞋」了。「不顧貪瞋」是指一心直進西方,在這條白道上面一心向前直進,不用顧慮,不用擔心,不用害怕。這是就我們做不到斷盡貪瞋,而做這樣的安慰和保證。這是一點要說明的。

 

「不問時節」的特別說明

       再就是說「不問時節」。「不問時節」是指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之後不論壽命有多長多短,即使臨終念佛也決定往生。並不是鼓勵我們「平時不念佛,等到臨終再來念佛」,這樣也是錯誤的理解。而是說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,就現在念佛,相續到臨終──是這樣。

 

「不問罪福」的特別說明

       這個法門,即使做不到持清淨戒,即使沒有大乘善、小乘善和世間善,但依念佛,也決定往生,這一點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「不問罪福」。「不問罪福」是說不管你是福業眾生還是罪業眾生,只管念佛就能往生了。

 

       有人誤解說:「既然不問罪福嘛,那我造罪也無妨,我也可以造造罪」,這樣就等於說又落在罪當中。所謂不問罪、不問福,是把我們的心從這方面引導在念佛方面。如果說墮在另一邊,就犯了過失,就是錯誤理解了。

 

       這裏有一本書,是善導大師《觀經四帖疏》的綱要,也是老法師在這裏印的。這本書大家回去可以好好看,這裏有一段也是非常好(在六十六頁),能夠避免大家的這種過失。這是專門解釋「不問罪福」這一段的,我把它念一念,來跟大家說明一下:

此不問罪福多少、勸專念佛名之文。

 

       善導大師講:

不問罪福多少、時節久近,
但能上盡百年,
下至一日、七日,
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定得往生。

 

       這樣的「不問罪福多少」:

是顯示彌陀本願無礙救度之法門,
以消除一切疑見之執著。

 

       怕大家疑惑,「恐怕我有罪業,不能往生」。

或者執著罪福因果,
「修福因生,造罪不生」。

 

       這也是一種執著,比如講「修福才可以往生;造罪不能往生」,這是根據一般的自力修行的因果法則,執著這一點。

或者執著「福多罪少,尚可往生;
罪多福少,則不能往生」。

 

       退一步來講,哪一個人在世間沒造罪呢?多少都造罪,「福多罪少,這樣差不多能往生;罪少福多,不能往生……」

為除此等疑執,
故言「不問罪福多少,
但能一向專念彌陀名號,
都決定往生。」

 

邪見之一:罪不可畏,福不可修

然而,有邪見之人,
濫解彌陀救度,

 

       這個就是見解邪謬、錯誤了,他混亂地理解彌陀的救度:

「不問罪福多少故,
罪不可畏,福不可修,
若有畏罪修福者,
即是未信彌陀願力之人」

 

       這裏講的,就是邪見。他怎麼邪見呢?「既然說不問罪福多少,那罪就不用害怕,不用恐懼造罪,福也就不用修了,何必修福呢?也無所謂嘛!」這樣就是一種邪見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人家念佛求生西方,持戒嚴格,小罪也畏懼說「哎呀,我應該不造罪,也應當多修福」,他就指責人家說:「哎呀,你這個人,你沒信彌陀本願,信了阿彌陀佛本願,怎麼還怕造罪呀?你怎麼還要修福啊?」像這個,就是典型的邪見。這個,「若有畏罪修福者」,他指責人家是沒有信彌陀願力的人。

 

       這樣的人,我想我們在座的應該不會有這樣的誤解。但是,也有極少數人,聽說也有這樣子的。這個就是誤解了,甚至是邪見了,就不正確了。

 

       他自己這樣做,還去跟別人誇耀,說:「像我這樣子,才叫信彌陀本願,罪不可畏,福不必修;你畏罪修福,你信阿彌陀佛沒信得過!」

 

       自己念佛念得很少,甚至不念佛,說:「不問時節久近嘛!幹嘛念念不捨、念念相續那麼念呢?」

 

       看到人家拿念珠,他有意見,「你念佛念的多,你就是自力!你就是不信彌陀本願!」

 

       像這樣的想法,都是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認識。

 

       善導大師念佛很精進勇猛,冬天念佛都出汗;道綽大師每天念佛七萬遍──這就是我們的祖師,怎麼說念佛多反而就是自力呢?而且,這些祖師大德,都是萬善齊修、一向專念,只是憐憫我們造罪陋劣的根機,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,為我們開示特別法門,說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,不是把這點作為自己造罪放逸的理由,然後標榜自己:「我是學彌陀本願,阿彌陀佛本願就是如此」,這個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,這是你自己的一種錯誤見解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有這樣的人,大家離他遠一點,不要受他的蠱惑。

 

邪見之二:放逸懈怠

       也有的人原來吃素,也不飲酒,後來錯誤理解彌陀本願,說:「哎,沒關係了」,反而退墮下來吃肉,還飲酒,還跟別人拍著胸脯說:「我就是信彌陀本願的。」這樣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,這是錯誤的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每個人愛法、敬法,知道自己今生念佛必定往生,應當以身作則,身教勝於言教。我們原來做得怎麼樣,比如說原來受五戒,那麼還是受五戒來念佛往生,戒律還是要;原來受菩薩戒的,還是以菩薩戒的身份來往生;原來受出家戒的,還是以出家的身份來念佛往生。如果你做不到,那更不可以誇口,說:「我這樣做不到,才是信彌陀本願。」那應該更懷懺悔。比如你原來是出家的身份,可是,家庭的障緣,或者父母,或者自己的身心等等不適應,你退戒了,這個佛法也許可,但是,應該起懺悔心,說:「哎呀,那我不能過這種清淨、如法的出家生活,我只可以再專修念佛。」不能說:「我念佛了,那就無所謂。」

 

       所以,這些都要有一個分寸,就是我們盡力而為,盡力做到哪裡就是哪裡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用身體打比喻,我們念佛,身體健康的人可以念,身體生病的人也可以念,對不對?都可以念佛。雖然這麼講,身體健康總是感到比較愉快、爽利。不一定說非要等到我生病、成為一個病體再來念佛。

 

       佛法修持也是一樣的,比如說,你能做到戒律清淨,戒善都很好的話,等於是個健康人;如果你戒善不具足、多有毀犯,這等於是一個生病的人。那麼,既然生病的人也能念佛,健康的人念佛不是更好嗎?這個道理就是如此,不能夠故意毀犯。


       所以這裏講,住如此的邪見:

因而增長放逸和懈怠,
任性,胡作非為。

 

       這就是錯誤的見解、邪見指使他的行為,「任性、胡作非為」。

此等之人,
猶在「問罪福」之中,

 

       像這樣人,他還在問罪問福,為什麼呢?他以為修福為非、造罪為是。

執此邪見,
自謂「信心決定」是淨土之因。

 

       所謂「不問罪福」,就是完全歸在「一向專念六字名號」裏邊。結果,他不是來專念六字名號,反過來了,邪謬地解釋說:「哎呀!你不用修福,你不用畏罪!」那麼,還是在問罪問福,沒有念佛,這種比前面那種的過失更大,對自己、對他人的危害更深重。

 

       他認為自己:「這就是信心,我就是信阿彌陀佛決定了,像這樣子才是往生淨土之因」,這就完全錯謬了。

 

邪見之三:放縱為惡

也有稱自身是罪惡凡夫故,
放縱三業,任情為惡,都無慚愧。

 

       說:「哎呀,我是罪惡凡夫,所以,我就可以身口意三業不加收攝,不加謹慎」,然後任情為惡,「我是罪惡凡夫嘛!我就這樣做嘛!」這樣是給自己放縱找理由、找藉口,毫無慚愧,「都無愧心」。

放言:「我實他力行人,
乘佛願力,定得往生。」

 

       自己還誇下海口,說:「我是靠他力救度的,我乘佛願力,一定能往生。」

如此等輩,
與彌陀本願不相應,
可謂「欲求超升,反更沉淪」。

 

       像這樣的人,和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、和救度眾生的大願心不相應,全體違背佛的慈心救度!你是自己要放逸造惡,你根本不願意接受佛的救度,所以,「欲求超升,反更沉淪」,可不哀哉!還說自己往生決定,其實將來墮落。

 

       就好像醫生給病人治病一樣,某種藥雖然可以治種種惡病,結果有個人說:「因為有這麼好的藥可以治種種的惡病」,他不僅不服藥,反而去得種種重病、惡病,這樣,神醫也不能救你。

 

       那應當如何呢?知道自己是一個病重之人,現在就來服這味藥,不要等待以後,更不要把藥放在旁邊,去為非造惡。

 

       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字名號就是無上妙藥,能治我們的貪瞋癡、所有一切煩惱無明,所以,我們現在就要抓緊念佛,常懷懺悔,仰謝佛恩。

 

       阿彌陀佛這個救度法門才是我們唯一的得救之道。如果內心懷有慚愧,就不會在語言上放言無慚,也不會在行為上放縱惡業。如果在行為上放縱為惡,在口中又大言無慚,說:「像我這樣子,原來吃素,現在阿彌陀佛救度我,也無所謂,可以吃葷;原來不飲酒,現在可以飲酒……」這種人完全是背道而馳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來聽聞這個法門,應該是比原來更加的進步,不能退墮!原來如果每天念一萬聲,那現在不能少於一萬聲;原來是持五戒,現在還是持五戒的身份;原來吃素是吃六齋日,現在應該吃十齋日,或者更進一步能達到一個月,那就最好了。因為你原來都可以做,為什麼信了阿彌陀佛本願就不能做了呢?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學彌陀本願、專稱佛名、願生淨土之人,
即知自己是罪惡凡夫,
則應該生慚愧懺悔,
心存謙卑柔軟,
而思棄惡行善。

 

       既然瞭解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,這個並不是誇耀的本錢,應該慚愧懺悔,「我無量劫來欠無量無邊的眾生業債多多,沒有辦法出離,所以只有仰靠佛的願力。」「生慚愧懺悔,心存謙悲柔軟」,這樣,心就自然放下來了,不會很剛強、很傲慢,說:「我這樣才是標準,才是信彌陀本願。」內心無有慚愧。而應該「思棄惡行善」,我們嚮往淨土,就是要徹底地棄一切惡,自身沒有力量改正我們的惡業,只有仰靠彌陀的願力,將來徹底捨棄這個惡的世界、惡的身心、惡的環境。

 

       沒有說反而喜歡這個惡,那怎麼叫嚮往淨土呢?既然嚮往淨土,就是我從意業上徹底拋棄、厭捨這個世界上的一切,惡身、噁心、惡環境、惡世界通通捨離,而求生西方極樂淨土。所以,「棄惡行善」。

如善導大師所言的「念念稱名常懺悔。」

 

       我們時常稱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內心常存「我是造罪凡夫,唯有仰靠此一法得度」。看見別人能做得更好,應該隨喜讚歎,不能反而去貶低:「哎呀,某某人,你還修福畏罪,你就是不信彌陀本願!」哪有這樣的法呢?這樣就是錯誤的見解了。


應當隨喜說:「哎呀,你做得比我好。」進而應當隨學。

 

愛法護法

既知彌陀大悲救度,
且受恩、感恩,
則應謝恩、報恩,
如同大師所言的「學佛大悲之心」,
而悲憫眾生、利樂有情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愛法護法,不要以身謗法,如果我們的造作、思維、語言跟佛的悲心相違背,這樣就是以身謗法。

 

       這個法門是很猛利的,善導大師說:

自信教人信,
難中轉更難。

 

       很難把法意透徹、完整地表達出來,而有的人也會錯誤地理解。

 

       即使是釋迦牟尼佛,在《阿彌陀經》裏也說:

我於此五濁世說此難信之法,
是為甚難。

 

       聽的人聽到之後,怕他誤解,所以是「難信之法」;說呢,又怕對方也會住於一種邪見、錯誤的見解,怕說得不圓滿,會誤解,這樣,又叫「難說之法」。連釋迦牟尼都感歎說:「我說此難信之法,是為甚難。」為什麼呢?就是在於眾生的根性,有的會住於下劣的邪見當中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每一個佛弟子,應當自己瞭解這個法門、愛護這個法門,應當更加的謹慎三業。所以,善導大師在《般舟讚》裏邊也多次提醒我們,要「謹慎三業莫放縱」。

 

       有蓮友提了些問題,有些剛才在總的回答裏面答過的。問題提得很好,那我來根據這些來回答,也未必回答得圓滿。有關於戒律方面的問題,就請我們老法師、方丈和尚來回答,以法師的回答為標準,我就略不回答了,只是和念佛相關的,我來跟大家共同討論。

 

燒紙追薦是否合適?

       問:居士在春節、清明節的時候,為已故的親人燒紙,表示追悼,此種做法是否合適?

 

       上次好像回答過這個問題。燒紙是民間的信仰,作為我們佛教徒,我覺得對這件事可以不提倡、也不反對,保持一個中立態度。

 

       清明節燒紙給亡人,有讓後人對祖先起孝順之心的這種好的影響。同時,也讓大家知道,有死後世界的存在,而容易相信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,所以,這個還是好的一個習慣。

 

       作為佛教徒,在這樣的節日也可以去墓地祭拜先祖,或者誦一卷《阿彌陀經》,或者誦阿彌陀佛名號,這樣給我們的先祖。如果別人見到的話,哎,也可以把這個方法告訴他們。這樣,我們的先祖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。

 

       至於說燒紙、燒物品,先亡未必能得到,有福力的、該他得到的,就能得到;如果沒有這個福報,那就會被路邊的野鬼呀、其他有力量的奪走了,所以,未必能得到的。

 

       但是念佛呢,念一句能得一句。所以,超度先亡、紀念先人的最好方法,就是念佛、誦經。

 

念佛念到什麼程度才能自在往生?

       問:念佛念到什麼時間、什麼程度才能預知時至、自在往生?

 

       這個都是個人的修為。要達到預知時至,應當是有一定的禪定的、有一定的工夫,到時候是自然而然的。你要多念佛,心沉下來,不要對世間的事情很執著、很掛礙(那樣可能很少達到預知時至的)。凡是預知時至,總是心裏邊沉穩下來,世間的事緣很淡,一心默默地念佛。像上次所講的,青島那個婦女,三十幾歲,姓張的,她就走得很好,預知時至。還有很多老太,都是如此。

 

外敵入侵,學佛者應該持什麼態度?

       問:外敵入侵,學佛者應該持什麼態度?

 

       學佛的人總是要含一個大慈悲心,總是要多念佛,不要懷有瞋恨心,因為在這個世間,很多事情是大家共業所感,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,也被共業所牽引,也沒辦法,那應當心懷慈憫、心懷慚愧,不要懷有強烈的瞋恨。這個都是共業嘛,這個是世事了。

 

求錢財是否影響往生?

       問:念一部《彌陀經》和一句名號,專修念佛的人,他事事求佛加持,比如求錢財等等,這樣,不知是否影響往生?

 

       這個,應該他自己知道,如果心是以世間為重,以求錢財、名利的心為重,求往生的心是個裝點,這樣是肯定不能往生的、影響往生的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當然還是一心求往生,但是,作為凡夫的存在,在這個世間還是希望身體好,也希望有個好的工作,也希望收入能夠豐厚一點,所以,也向阿彌陀佛祈求,這個是不影響的,這是凡夫自然的心理。至於往生大事,他不會含糊,這樣就不影響。


所以,是看我們心以那邊為重。像後面這種,以往生為重的話,他生活在世間,雖然還追求世間福樂,但是,一到大命當終的時候,他很乾脆,馬上知道現在什麼都沒有了,錢財都靠不住了,當下就往生淨土,這也可見得他一直心裏邊是以淨土為重心的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以世間為重心,他嘴上講講往生,大命將終的時候,他就害怕啦,他就不願往生了,可見得他是以世間為重心。

 

       這個是在人的心。

 

彙集本

       這位蓮友問: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,有人說:「這個是假經。」

 

       說假經有點過份,應該說呢,它是夏蓮居居士對五種原譯本的會集本,這樣講比較完整,也比較符合事實,這是夏蓮居居士對五種原譯本的彙集。如果讚歎這個本子會集得很好,也可以讚歎,他彙集得好,超過前人彙集的。

 

       但是,不能直接把它說成是佛經,也不能直接說是佛說的,因為佛並沒有這麼說,是後人彙集的,彙集的就說彙集的就好。你彙集得好,也行。

 

       說假經,就好像是故意在偽造,也不是,人家還是有來歷、有依據,所以,這個就過了一點。

 

什麼叫灌頂?

       問:什麼叫灌頂?怎樣灌頂?

 

       這個我不懂。我們淨土宗沒有灌頂,淨土宗只要念佛。如果講灌頂,那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灌頂,我們念佛的人,阿彌陀佛光明常駐其頂。

 

       也有人請師父、凡夫給他灌頂,我說:「我灌不了頂。」我們來念佛就好了,一向念佛,阿彌陀佛給我們灌頂。

 

為什麼要燒香、供水?

       問:信佛為什麼要燒香、供水、供花、供果、點燈、點燭等等?如果沒有這些形式,或者是家人有障礙,他還沒有信順的心,我就不便於做這些,那麼,我就專拜阿彌陀佛,專念阿彌陀佛,這樣能不能往生?會不會有影響?

 

       這樣沒有影響,可以往生。至於說供水、燒香,這是表達我們佛弟子的虔誠之心,同時,外在的這種佛堂的莊嚴,也會引發我們內心的信仰,產生好的互動作用,所以,有條件還是應當設佛堂來供。沒有條件,就更加在心裏邊專修念佛,這樣也能往生,不影響。

 

怎樣超度亡靈?

       問:超度亡靈,怎樣超度比較合適?

 

       超度亡靈,有的誦《地藏經》,有的做法會,有的放焰口。種種方法都有利益,如果求裏邊最有利益、最根本、最徹底的,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,這個是又簡單、又徹底。

 

       比如一家人來做佛事,如果誦經,你的家人可能不會念,如果請人家念,感應就差。如果念佛,我們雖然請出家人念,或者請蓮友念,自己要參加,自己要表達至誠,這樣才更加容易感應道交,人家也會因為你的誠懇,也更加誠懇,這樣,自己誠懇、大家誠懇,而且大家都可以念這句名號,這樣就是效果更加明顯。

 

       超度亡靈的作用取決於三方面:

 

       第一,取決於已故者,他本身善根的深淺,或者是罪障的厚薄。

 

       第二,取決於陽上的人的誠心。

 

       第三,取決於超度的方法。

 

       亡故的人如果罪業很深、善根很淺,要超度他就比較難了,他業障很重,難以感應道交,這是他本人的原因。

 

       第二點,陽上的人如果敷衍了事、心不虔誠,感應就薄弱;如果陽上的人很至誠懇切,這樣感應就容易、就強。

 

       第三點,方法呢,「誦經不如誦咒,誦咒不如念佛」,以念佛作為最好的方法。

 

       亡人都已經死掉了,他的善根到底是深是淺,已經定型了,所以,我們要超度他,就在後面兩種因素方面來用力,我們的心越虔誠越好,這樣,剛才說過了,最好是家人自己能至誠。比如說子女為父母超度,一想到父母,就想到「我媽媽是什麼樣子、她對我有什麼樣的恩德、我怎麼在世上沒有孝順她……」,內心很容易相應,「我來為她念佛」。你請別人為她念,別人也不知道你媽媽長什麼樣子。我們都是凡夫,也不能像菩薩,能夠自他相換,有那個大悲心,所以,這樣的感應不如母子、父子那麼真切。所以,反而不如自己念佛,更加容易感應。

 

       所以,大家對這一點要有認識,自己就虔誠念,也可以請蓮友、師父,大家共同念佛,這樣超度效果最好了。

 

什麼叫八難?

       問:什麼叫八難?

 

       「八難」就是八種狀況下難以聽聞佛法,聞佛法的緣分很薄弱、很難。

 

       三惡道就是三難,墮落在地獄、餓鬼、畜生裏邊,雖然說阿彌陀佛三惡道的眾生也要救度,但是一旦墮落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的話,要聞佛法就太難了,業障太重了,有法也聽不到,被障礙住了,所以這個叫三難。然後,長壽天,你生在長壽天上,就老是享樂,不思修行,不思進取,好像升天很好,其實升天也是一難。還有,在邊地,沒有佛法的地區,佛法不流行的地區,沒有佛教經典,沒有出家人來弘揚佛法,當然就是一難。還有,生在佛前佛後,這個都是難,在佛前不見佛,佛後不見佛,也是一種障緣。還有世智辯聰,他腦子裏面老是用世間的思維邏輯來衡量佛法,越聰明越困難,難以入道,這個就是「八難」。

 

六齋日、十齋日用不用誦《地藏經》、《普門品》等等?

       問:六齋日、十齋日用不用誦《地藏經》、《普門品》等等?或者誦地藏菩薩聖號、觀世音菩薩聖號等等?

 

       專修念佛不必。六齋日、十齋日通通是誦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。

 

怎樣使正法久住?

       問:正法的存亡,如果不在人為的話,為什麼律宗講毗尼住世、正法久住?

 

       這個大概是聽說正法、像法、末法、滅法。眾生的機感其實就是一種人為,機感和人為並不矛盾。人為什麼呢?就是你有這樣的根機,能夠修持這樣的法,它就會存在;缺乏這樣的根機、不能修持這個法了,自然就沒有了。所以,經典裏說「薪盡火則滅」,佛法如智慧之火,眾生的根機就像柴,柴燒完了,火就自然熄掉了。

 

       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滅度呢?也是一樣的,他所度化的有緣眾生都度了,該交付的也交付了,該結緣的也結緣了,這樣,他就自然地不在世間住世了。佛法就是因緣法,就是如此。

 

       因緣當中也有人為,為什麼到了這個時代,你想來清淨持戒,有這樣的心,你也做不到清淨持戒了?因為這個時候,戒法的功德利益對你來講就不如正法的時候那麼殊勝。所以,道理並不矛盾。

 

       這樣可能怕人家誤解說:「既然不再人為的話,我就可以不虔誠修行。」也不是這個意思。只是在這個時代當中,大致有一個範圍。比如說,我們哪一個人不願意開悟呢?但是,你現在能不能開悟呢?「我在那兒一使勁兒就開悟了」──你做不到!這個就是說,我們雖然想做,可是力量達不到。

 

       同時,所謂「正法」,它有兩種說法:

 

       只要是佛講的解脫生死的法門,都叫「正法」。那麼,淨土宗念佛,也是正法。念佛法門住世就是正法住世。

 

       第二種,就是指「正法時代」。「正法時代」五百年早就過了,有能夠修持、得道正果的聖人,早都已經過去了,現在都是「末法時代」了。「末法時代」,我們再怎樣發心,不要說我們凡夫發心了,十方諸佛菩薩、諸大阿羅漢都有護持佛法的責任和這樣的悲心,以眾生的業力來講,他們都沒有力量來改變。釋迦牟尼佛講正法五百年,如果有辦法,他就不要講五百年嘛,他講五千年不好嗎?隨口一講就是五千年多好啊!這個,眾生自然如此,佛看得很清楚,到了某某時候,眾生的根機就逐漸壞了,疲軟、懈怠、放逸、造惡,這樣,難行的法門難以修持,所以,聖道法門有時間的限制。世尊正因為憐憫廣大苦惱的眾生,才特別來說這個念佛法門,廣度一切群萌。

 

提倡一句佛號、一部經,是否使滅法更快地來臨?

       問:現在末法時代僅剩一句佛號、一部經,如果此時提倡人人皆念一句佛號、一部經,是否使滅法更快地來臨?

 

       這個是看怎麼個提倡法,提倡一句佛號、一部經,也不是否定所有其他的經典,能夠念這一句佛號、一部經的,也是靠其他種種法門的引導,比如說三世因果的道理,比如說世間苦、空、無常等等,這一切都是佛法基礎的教理和知識,這些是相輔相成的,我們所說「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」,是在行持方面,要有一個專一的行持,這個宗旨跟其他法門並不矛盾。如果理解成矛盾的,那就是錯誤的理解了。

 

       比如說,「我老太婆了,我時間不久了,我就念這句佛號,也不等待我去弘揚佛法了,都八十幾歲了。要弘法,我到極樂世界再來,那我就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」;你還少壯,二十幾歲、三十幾歲,聞到這個法門,還想弘揚佛法,哎!那你專修念佛,行有餘力,你就可以涉獵有關的經教,來度化有緣的眾生,這個不矛盾。

 

「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弟子們都不念佛?」

       問:念佛如此之好,三根普被,那麼,佛在世的時候,佛身邊的弟子為何沒有一個念佛的?

 

       這個不是這樣講的。佛身邊的弟子都念佛,沒有不念佛的。那麼,是不是都專念阿彌陀佛呢?這個呢,佛講某一部經都有他的當機,比如講到《金剛經》的時候,就來講《金剛經》的宗旨,這個時候就不要摻雜其他的,就講解空。

 

       佛講《阿彌陀經》的時候,十六大阿羅漢,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眾,他們聽到這個法門就「歡喜信受、作禮而去」,那就是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了,他如果聽到這個法門,都不修念佛法門,怎麼叫「歡喜信受,作禮而去」呢?《無量壽經》也這樣講:聽到《無量壽經》,有多少眾生當時得無生法忍、有多少眾生得法眼淨、有多少眾生得無量無邊利益,有哪一個哪一個世界多少多少的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,《無量壽經》都有很多啊,在《無量壽經》結尾,列舉十四個佛國土的眾生往生極樂淨土,「不但我剎,諸菩薩等,往生彼國,他方佛土,亦複如是」「佛告彌勒:於此世界,六十七億,不退菩薩,往生彼國,一一菩薩,已曾供養,無數諸佛,次如彌勒者也。諸小行菩薩,及修習少功德者,不可稱計,皆當往生。」這些大菩薩有六十七億;小菩薩、修諸少功德者,不可計數,皆當往生無量壽國。怎麼說都不念佛呢?

 

       不但我國如此,他方國土,「其第一佛,名曰遠照,彼有百八十億菩薩,皆當往生。其第二佛,名曰寶藏,彼有九十億菩薩,皆當往生。其第三佛,名曰無量音,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,皆當往生……」十方無量世界有無量眾生都要往生西方淨土。


在《華嚴經》裏邊,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四十一位大菩薩一致淨行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普賢菩薩說:

願我臨欲命終時,
盡除一切諸障礙,
願見彼佛阿彌陀,
即得往生安樂剎。

 

       這些都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。

 

說求生淨土比得人身更容易,是否會忽視人格的提升?

       問:法師說求生淨土比得人身更容易,如果有人誤解,認為只要念佛,人格無所謂,於是對人漠不關心,甚至也不顧及是否傷害眾生……

 

       「求生淨土比得人身還容易」,這個是如實說。印光大師說:求生淨土比你下一次得人身還容易;得人身比你求生極樂還困難。

 

       為什麼這樣講呢?是因為有人心中覺得說:「哎呀,我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下次轉生得個人身也可以」,這個是心裏邊不瞭解佛法,而且起驕慢心,認為「我這種修持,固然達不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標準,來生也可以做人」。不知道我們來生做人是不容易的,來生做人,五戒要能持得圓滿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飲酒,這樣才不失人倫的身份。如果以此為標準,其實絕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。所以,佛說了:

失人身者,猶如大地之土;
得人身者,猶如爪上之塵。

 

       很少,指甲蓋上一點點土,和大地的土沒法比。

 

       老法師印的《因果圖鑒》,封面就有一個烏龜,在大海下面,海面上有一段木頭,木頭中間有一個孔,這個烏龜是一隻瞎眼烏龜,叫「盲龜值木孔」。怎麼叫「盲龜值木孔」呢?佛打了一個比喻:說有一隻瞎眼的烏龜,在大海的東邊,還有一塊木頭,在大海的西邊,風吹這塊木頭,在海裏沒有規律地東漂西、西漂東;這只瞎眼烏龜在海底,也是沒有目標地到處亂走,那麼,它一百年才探一次頭出來──這只瞎眼烏龜在海底,一百年探一次頭。說:剛好等到它把頭探出來的時候,風吹的這塊木頭剛好到它頭頂,而且,它的頭剛好插到孔裏邊去──這種可能性幾乎是沒有了!因為烏龜到東邊了,木頭在西邊;烏龜到西邊,木頭在東邊;甚至烏龜跟木頭只差一尺遠,也過掉了;或者木頭到了烏龜的頭頂上,而烏龜在下面沒有上來,等它抬頭的時候,木頭又走掉了,怎麼可能插到木孔裏邊呢?

 

       佛就說了:這種可能性都存在;如果失去人身再得人身的可能性,比這個還要小!

 

       你們說得人身難不難呢?太難了!

 

       往生淨土為什麼容易呢?因為我們稱念彌陀名號是「正定之業」,靠佛的願力才容易,不是我們自己修行得容易。自己修行得人身都這麼難,何況是升天,何況是解脫生死?更何況是超升到諸佛的淨土去!

 

       之所以易、之所以難,一個是靠自力修行,守持五戒,不違人倫,這個難;一個是佛力救度,專持名號,往生西方,這個易。


       至於說有的人認為:「只要念佛,人格無所謂。」這樣也是誤解。這樣的人,怎麼說呢?就不好說了,他自己臉都不要了,他人格無所謂了,你怎麼跟他說?你跟他說,他自己就這麼自甘墮落,又怎麼說法呢?

 

       像剛才前面說過的,到底他是怎樣的存心、怎樣的想法,我們就不知道了,他如果真的願意求往生的話,內心是有懺悔的。內心有懺悔,這個人,即使他還有很多缺點,應該說人格是光輝的,他內心裏邊真正知道自己是一個造罪的人,他就有反觀覺照的能力,他就不會掩飾,他也不會說「我傲慢,我這樣就很好,我這樣就無所謂」,這樣是毫無慚愧。毫無慚愧,就很難說他是一個念佛的人,因為念佛的人具有兩種深信,第一點:深信自己是造業凡夫;深信自己是罪惡凡夫,一定會有慚愧心;有慚愧心,他就會柔軟,他會覺得:我事事不如人。即使有缺點,也不會拿出來張揚,說:「你看,我就這樣才是好!」他覺得:我不如人,我應當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個才是一個正確心理狀態,不然的話,就矛盾了。

 

「只要念佛」是否會導致悠悠泛泛?

       問:如果不重視念佛成片才能往生,那麼我們所指的「只要念佛」,是否沒有任何要求與水準,如果一天當中僅僅是悠悠地念,這樣也能往生嗎?

 

       所講「只要念佛」,是就我們個人的根機,因為每個人的根機各有不等,就像吃飯一樣,你不能要求大家都吃五碗,也不能說都吃一碗。飯量大的,你就吃五碗,飯量小的就吃一碗,再小就吃半碗,所以,隨量而飽。

 

       有的人精勤念佛,你讓他少念他也不幹,真的念上道的人,就喜歡念佛。你讓他看電視、讓他打麻將、讓他幹閒雜事情,他根本就不願意去。

 

       但是,人心就是趨於下流,如果念佛不是很上路子,他對念佛就會很懈怠。修行是一個生熟互轉的過程,原來陌生的,轉為熟悉的;原來熟悉的,轉為陌生的。你看世間的人,打麻將、看電視、看球賽,他一晚上精神飽滿得很,他就不用睡覺;如果念佛,一個小時就打磕睡了,甚至不到一個小時。這個就是他不習慣於念佛,這樣,就要稍帶勉強。念佛,沒有說生下來我就是一個很好的根機。所以,祖師提倡記數、提倡相續,都是讓我們形成一個念佛的習慣。

 

       什麼叫「稍帶勉強」呢?你勉強過分了,他一下接受不了,這樣就會退;你過於放逸呢,他根本就不能夠轉,心裏老是跟念佛不相應,所以,要帶緊一點點,這個要帶點勉強、要求,嚴格要求自己。

 

       至於說是不是一定要「成片」,這個當然不一定,你能念得成片,綿綿密密,從早到晚、從晚到早就是一句佛號,那當然是最好了。只是說,如果拿這個作為一律的標準的話,達到的人太少,就有了門檻,就障礙了許多人。阿彌陀佛的本願說「乃至十念」,我們講往生的話,總不能離開阿彌陀佛的本願,不能以我們自己的一個好心情,「哎!這樣講怕人家怎麼樣……我就自己設一個標準」,這個叫凡夫的情見,你一設標準,結果反而好心幹了壞事,把很多人堵住了。所以,還是順著經教來講比較合適。

 

       既不鼓勵他放逸,同時也不讓他感覺為難、做不到,所謂念念相續、念念不捨,各隨根機。

 

       每個人自己是不是盡心而為,你自己知道的。真正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自然而然會盡自己的心力,盡心盡力多念名號。

 

如果說他心中對念佛並不是當那麼一回事兒,他不是「一心專念」,而是悠悠晃晃的,可念可不念的,心中可有可無的,這樣就叫「若存若亡」,那就危險了,悠悠泛泛,往生不定──畢竟這是個大事嘛!

 

       比如說我們春節的時候要回家,那麼,大家想回去的時候,心裏總是掛礙著家裏,你總是會想到。你走路、你上班,你還在想這件事情,也不會影響你的工作。

 

       那我們想極樂世界,我們總是這件事情掛在心中,這才是我們的根本目標啊!我們雖然這裏走、那裏走,但是,影子不會改變的,這個不影響,自然地就會念佛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你老是想著發財啊、當官哪……那個,一天念個三句五句、十句八句的,你就不好說了。蕅益大師很慈悲,說:「你果然每天念一聲,一輩子不改變,也能往生。」蕅益大師有這樣講。不過,我覺得大家還是依善導大師講的,念念相續、多念佛。

 

西方蓮花會大會小,是否屬於生滅法?

       問:西方蓮花會大會小,是否屬於生滅法?

 

       這個問題問得挺好。前面我講過,這也是古大德這樣說,如果你念佛很精進勇猛,極樂世界的蓮花就會開得很鮮豔,就會越開越大。這個應該說是大德為了鼓勵我們多念佛的一種說法,淨土三部經裏沒有見到相應的說明。

 

       極樂世界,依善導大師所解釋的,極樂世界的寶樹一旦起來,就「一時頓起」,沒有生長,沒有生死、壞滅,因為是無為無漏的境界,而如果我們真修念佛的人,這個心一旦發起,也永不退轉。所以,也不存在所謂生滅、進退的問題。

 

       因為這樣的講法能夠讓大家聽起來好懂,而且願意多念佛,所以也不妨對適合這樣的根機去講。

 

       至於說他會誤解「這樣是不是極樂世界就是生滅了」,那就不必跟他講這些了。這個是對機了。

 

肉被吃完才能投生是何道理?

       問:因為那天談到,說這個豬啊,肉要吃完,才能投生……

 

       這是看到的一個案例,從佛法解釋,也有這樣的道理:它很執著它的身體,它怎樣呢?一塊肉吃完之後,只要還有它的肉體,它的神識就會附上面,直到最後一塊肉都沒有了,它無法依附了,那就沒辦法了。這是執著心的緣故。

 

       那是不是每一頭豬都一定如此?這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知道的了,只是有這種狀況。

 

臨終是否也很關鍵?

       問:彌陀願力很大;臨終是否也很重要?對於臨終正念的保持,能否給予開示?

 

       解釋過了,彌陀願力很大,為了讓我們臨終保持正念,他才發了一個「臨終接引願」。彌陀悲心很大,知道我們造罪凡夫臨終四大分離,愛別離苦也很苦惱,這個身心要捨掉,千般難以割捨,猶如生龜脫殼、生牛剝皮一般困難,所以,他才放光加持,讓我們專修念佛之人平時蒙受光明的攝護,臨終蒙受願力的加持,讓我們臨終心不顛倒。

 

       所以,《阿彌陀經》裏講:念佛之人都是心不顛倒而命終的,「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」,不是我們自己能夠心不顛倒、佛才來接引!是我們只要專修念佛,在明瞭心位的時候,我們心中清清楚楚、明明朗朗。

 

       人的心識臨終有幾個位,一種叫「明瞭位」,還有一種就是「亂心位」。「亂心位」就是業力種子一時爆發了,強者先牽,我們就隨業力去輪轉了。不等到這個時候,阿彌陀佛就先來了,在我們「明瞭心位」就現前接引,加持我們,讓我們正念分明,消除業障,心不顛倒,順利往生淨土。

 

臨終痛苦怎麼辦?

       問:如果臨終痛苦無比,口稱聖號也沒有能力,如此一生念佛,能不能往生?

 

       如果信願具足,一生念佛,決定往生,不用懷疑!臨終如果痛苦、念不出佛,也沒有關係,可以聽人家念,可以安安心心地在那裏等阿彌陀佛來接引,心就放下來,雖然身體痛苦,但內心沒有恐懼,說:「哎呀!我不能往生啊,我墮落地獄啊……」沒有這些,還是信願相續的,阿彌陀佛必然現前接引,沒有問題。

 

為何信願堅固的人臨終也會得重病?

       問:念一句聖號能消除極重惡業,經中說能滅生死罪。為何有人一生念佛,信願極堅,臨終卻得重病?

 

       這個不是說他「臨終卻得重病」,是他本來有極重的惡業,顯現這樣的病相。如果是念佛有素的人,雖然有重病,他其實不是很苦的,像我們提到過的姚春琳老居士,她是得肝癌,一般的人得了肝癌是很疼的,都要打杜冷丁、止疼藥。她一針也沒打過,不到醫院去。他們問:「你疼不疼啊?」「不疼,就有點像木頭一樣,就一小塊,其他什麼感覺也沒有。」她念佛念得很虔誠。

 

       至於說我們臨終的業相,我們過去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,非常的深重,不要說我們凡夫,玄藏大師的師父叫戒賢法師,印度的高僧,他都得重病,他痛苦到自己都想自殺的程度。這時候,觀世音菩薩就現身告訴他說:「你前世曾為大國王,戰爭中殺害無數眾生,所以這是業報現前,但這是重報輕受,你要忍受,三年之後,大唐有個出家僧,要來向你求法。」這種大修行人都尚且這樣,何況我們呢?所以說,這是我們業力所現。雖然如此,念佛也決定往生。

 

怎樣放生?

       問:這裏問到放生的問題。

 

       放生,當然要提倡戒殺放生。現在這個時代,殺生業特別重,所以,老法師這裏有印蓮池大師的《戒殺放生文》,而且屢次印、反複印、長期送,非常好。作為我們每一位佛弟子,也應當身體力行。

 

       在現在這個時代,你想放生放得那麼圓滿,那只有一個辦法,就是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讓十方眾生放到西方極樂世界,離開閻羅王的掌心,到極樂世界七寶池裏面,得到蓮花化身、無量壽命──這才是根本的。除此之外,在這個世間放生,你就做不到那麼圓滿。

 

       有人擔心說:「哎呀!你看,買來放了也要死啊,人家還要捕去呀……」確實,這個世界,功德都是有為、有漏、不淨,不是徹底圓滿的。但是,也不因為這一點障礙我們的善心,我們可以善巧方便。

 

       比如說這個動物啊,當它恐懼的時候,我們來搭救它。我是覺得,在放生的時候,不必事先廣而告之。因為我曾在九華山呆過,九華山有一次放生,我就感覺到有一定不足的地方,因為每到四月初八,還有其他的比如七月十五、七月三十地藏菩薩聖誕……寺院就會選這樣的日子,組織大家比較大量地放生。因為長期如此,當地的魚販就有數了,四月初六、四月初七,他們就到長江去撈,四月初八還有很多人駕著小船等著你放,放了他就撈。

 

       既然有這種情況,我們可以避開這個時間,不一定選這個時間,讓人家不知道,悄悄地放,這樣就相對的好一些。

 

特殊場合念別的經典算不算雜修?

       問:蓮友念《地藏經》,叫我去幫念,這樣算不算雜修?

 

       這樣不算雜修。就說我們自己專修念佛,一心念佛,知道念彌陀名號必然往生。但是,他現在善根還只是喜歡念《地藏經》,也要我去跟他念一部兩部,那麼,我時間抽得開呢,也不妨去幫幫忙,念上一部兩部,助成他的善根,這個不算雜修。不過,這樣的時間不要太多,每天都有三五個人請你去,我看你不雜也雜了,哪有時間念佛啊?還是少去為妙。可以跟他講:「一次兩次。你看,我專修念佛了,成就你的善根」,慢慢引導他:「哎,你也專修念佛就更好!」

 

       之所以誦經,就是希望得功德、消罪業,如果把道理讓他明白了,念這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像《觀經》下品講的,聽聞大乘十二部經典,只滅罪千劫;念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滅掉五十億劫生死重罪。你跟他講明道理,拿出經文證據,他心裏如果能放下來,他也會專修念佛,得到大的、實際的利益。

 

       這節課到這裏。請合掌。

 

       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

 

       好,謝謝大家。


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

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
電話:02-27624922
email : theamitabha18@gmail.com      

 

  

 


淨土宗特色
本願稱名  凡夫入報
平生業成  現生不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