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淨宗法師 壹、《淨土宗概論》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
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壹、《淨土宗概論》
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

第一節    宗旨與特色之意義

       宗旨即一宗一派教義所宣稱之根本目的,及達此目的之方法。特色為某一宗派所特有,而其他宗派所無之本質屬性。宗旨與特色相互關聯,而表述角度不同。

 

       一個宗派的教義非常廣泛,但如果掌握其宗旨與特色,即為掌握根本,即使其餘細節不甚瞭解,也無妨大體。反過來,即使飽讀宗派教典,卻不知其宗旨與特色,也是門外漢。



第二節    宗旨四句偈

       淨土宗宗旨,概括為四句偈:

信受彌陀救度,

專稱彌陀佛名,

願生彌陀淨土,

廣度十方眾生。

 

       前兩句為方法,分為安心與起行; 後兩句為目的,即是自利與利他。
       方法—安心—信受彌陀救度
       起行—專稱彌陀佛名
       目的—自利—願生彌陀淨土
       利他—廣度十方眾生

 

       第一句,顯示此法門是依靠佛力救度,不是依靠自力修行; 是以信心領受彌陀的慈悲,不是以明心開發自身的智慧; 是唯有謙卑地自視為罪者、苦者、愚者必可得益的法門,不是自許為聖者、智者、善者而能得入的法門。

 

       第二句,顯示「彌陀救度」即是「彌陀佛名」; 如何「信受彌陀救度」,即是「專稱彌陀佛名」。專而不雜,易而不難,明而不昧。

 

       第三句,顯示彌陀救度的目標,在救往彌陀淨土; 願往生者,皆得往生。

 

       第四句,顯示彌陀救度的利益,是報土往生,往生即速成佛,成佛即能廣度十方眾生。顯示此法門之往生、成佛、度眾生,皆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中。

 

       又第一句,捨自歸他; 第二句,捨難取易; 第三句,捨此往彼; 第四句,證大菩提。先獲彌陀之救度,再救十方之眾生; 若獲彌陀之救度,必能救度十方眾生。
 

 

第三節    特色四標語

       淨土宗特色,概括為四句標語: 

本願稱名,

凡夫入報,

平生業成,

現生不退。

 

       前兩句為根本綱宗,後兩句明今生勝益; 又前一句為因行,後三句為果益。根本自攝枝末,因行必招果益,故四句可收為兩句「本願稱名,凡夫入報」,又可收入一句「本願稱名」。

 

       本願,明教理; 稱名,明行法; 凡夫,明攝機; 入報,明果益。「本願稱名,凡夫入報」,明淨土宗之「機、教、行、益」,即: 罪業凡夫,以彌陀本願不虛故,稱名願生,皆得往生真實無漏極樂報土; 而且是平生之時圓滿達成往生之業,不待臨終; 於此世間即獲不退轉之果位,非至極樂。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本願稱名: 聖道諸宗以眾生心性為體,悟明心性為宗; 淨土一宗以本願名號為體,稱名往生為宗,故「本願稱名」為淨土宗不共聖道諸宗之特色。又,餘佛淨土雖也勸往生,但未聞有稱名往生之本願,彌陀一佛獨發稱名往生之本願,故「本願稱名」為淨土宗超勝餘佛淨土之特色。

 

       凡夫入報: 依聖道諸宗修習,必須登地以上的大菩薩才能前至諸佛報土; 他方淨土雖不乏高妙報土,然而一切決非罪障凡夫可至之處。今淨土一宗,凡夫稱名,仗阿彌陀佛願力,得生極樂最妙報土,證同彌陀,故此「凡夫入報」即為聖道諸宗所無、他方淨土未聞之特色。

 

       平生業成: 聖道修行,仗自力累積之功,有漸次斷證之位,初果聖人尚需七次往返天上人間,而後業成解脫,不受後有。今淨土宗,任何罪重之人,只此一生,決定往生,生死了辦,不再輪迴。然而如果必須累積一生勤行,直到臨終見佛來迎,方才往生業成,仍不免聖道自力色彩,往生存有不確定因素。今說「平生業成」,不說「一生業成」,稱名、願生之平時,即是往生業成之時。因本願稱名,往生仗佛願力; 佛願力成故,眾生往生之業已由佛邊完成; 佛邊已成故,何時眾生信受稱名,即時乘佛願力,往生之業達成,不待臨終。任何人、任何時,信受稱名,往生之業當體成就,業成不壞故,自然念念稱名有相續之功,聲聲往生無不定之慮,故說「正定之業」「萬修萬人去」「遇無空過者」,獨成淨土宗之特色。

 

       現生不退: 於聖道修行,不退轉位乃是極艱、極難、極重、極要、極尊、極大之事,非敢率爾輕談,妄自期許,要須生生正見不失,勇猛精修,歷劫勤行方可達至,何況長劫疲勞苦修過程中,退道者如大海水之多,進步者只毛滴水之少。舍利弗以六住菩薩之位,尚以乞眼因緣退心,餘者可知。今淨土宗,凡夫罪人,但以本願稱名一法,盡獲彌陀因中萬行、果上萬德,圓滿成佛所需一切功德,於娑婆界登不退位,以煩惱身入聖眾數。如此教理,聖道諸宗所絕無,十方世界所僅有,獨成淨土宗之特色。

 

       如上,開為四句,合為一句「本願稱名」。有此一句,自然流出三句。因為「本願稱名」,所以「凡夫入報」; 因為「本願稱名」,所以「平生業成」; 因為「本願稱名」,所以「現生不退」。

 

       古今多有弘淨土者,雖提倡稱名,然非依本願為宗; 雖勸求往生,然不明凡夫入報。今依善導大師之教,淨土宗義雖廣,略之「本願稱名,凡夫入報」為其根本。「本願」為能詮之教,「稱名」為所詮之行,「凡夫」為能行之機,「入報」為所行得益。「本願稱名,凡夫入報」明淨土一宗之機教行益、修因證果、方法目的,特為一宗宗骨。有此,即獨立而為淨土宗; 無此,即混同諸家常說,不成淨土宗。

 

       又三心、四修、五念,三輩、九品諸行,不論定散,不擇善惡,一切教說,終歸六字,謂一向專稱彌陀佛名。

 

       南無阿彌陀佛!

 

 


淨土宗教章
 

 

一、宗名--淨土宗(簡稱「淨宗」)

二、本尊--南無阿彌陀佛

三、根源--第十八願(總攝四十八願)

四、宗旨--四句偈語:

信受彌陀救度
專稱彌陀佛名
願生彌陀淨土
廣度十方眾生

五、特色--四句法語

本願稱名,凡夫入報;
平生業成,現生不退。

六、宗祖--善導大師(淨土宗之大成者)

七、相承--龍樹菩薩、天親菩薩、曇鸞大師、道綽大師、善導大師

八、經論--

        正依經典

        (一)《佛說無量壽經 》二卷        曹魏    康僧鎧 譯

        (二)《佛說觀無量壽經 》一卷    劉宋    畺良耶舍 譯

        (三)《佛說阿彌陀經》一卷        姚秦    鳩摩羅什 譯

相承論釋

        (一) 龍樹菩薩《易行品》一卷    《十二禮 》一卷

        (二) 天親菩薩《往生論 》一卷

        (三) 曇鸞大師《往生論註》二卷    《讚阿彌陀佛偈 》一卷

        (四) 道綽大師《安樂集 》二卷

        (五)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四卷    《觀念法門 》一卷
        《法事讚》二卷    《往生禮讚》一卷    《般舟讚》一卷

九、本典--淨土三經: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。

十、宗典--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

十一、教判--淨土宗立「聖道」、「淨土」二門,判釋一代佛教。

           聖道門:於娑婆得道,自力斷惑出離生死之法門,凡夫難修難證;如陸道步行,苦。

            淨土門:於極樂得道,他力救度往生淨土之法門,凡夫易修
           易行;如水道乘船,樂。

 

 


     

十二、行判--淨土門之中,宗祖有「要弘二門判」與「正雜二行判」,如下表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要弘二門判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雜二行判

     

 

十三、攝機--上攝等覺菩薩,下攝逆謗闡提。不論男女老少、僧俗善惡、平生、臨終、中陰身、三惡道;九法界中,所有一切聖凡善惡,悉皆包含,無一遺漏。無一人不能學,無一人不能行,無一人不能生。 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萬人修萬人去。

 

十四、 利益--現當二益:


    
 

十五、 宗風一--真諦(往生之道):

           (一)一向專稱--望佛本願,意在眾生,一向專稱,彌陀佛名。

           (二)三不疑雜--不懷疑,不間斷,不夾雜(不雜餘佛,不雜餘行)。

           (三)守愚無諍--專崇本宗,不譏他宗;法門高下,不相諍論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唯守愚念佛。

           (四)六不六化--不尚體驗而平凡化,不好玄奇而平實化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求高深而平常化,不純學術而信仰化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涉艱澀而淺易化,不落繁瑣而普及化。

           (五)恪守傳承--著作講演,必依傳承,絕不妄自,越格發揮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 他宗他流,言論若異,敬而不依,堅持本流。

           (六)親近同門--親近同門,切磋法義;若非同門,不親不近,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 防退失故。

 

十六、宗風二--俗諦(處世之道):

          (一)對彌陀恭敬信順,對他人恩慈體貼,對自己謙卑柔和。

          (二)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;奉公守法,為世良民。

          (三)自覺愚惡,過於他人;毫無資格,計較他人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不說是非,不聽是非,不傳是非,不較是非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不求人過,不舉人罪,不揭人私,不爭人我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不背因果,不蓄恨意,不懷虛假,不行諂曲。

           (四)六親眷屬,敬愛和睦;崇德興仁,務修禮讓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和顏愛語,下心含笑;慈念眾生,加厚於人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奉行謙敬,不起驕慢;常懷慚愧,仰謝佛恩。

           (五)給人安心,給人歡喜,給人希望,給人利益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  凡事真心,凡事愛心,凡事感恩,凡事恭敬。

           (六)學佛大悲心--彌陀如何為我,我便如何為人。

 

十七、 宗歌--(宗祖四十八字願成釋)

           若我成佛,十方眾生,稱我名號,下至十聲,
           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;
           彼佛今現,在世成佛,當知本誓,重願不虛,
           眾生稱念,必得往生。

 

十八、 宗徽--蓮花地球(請見《淨土宗宗徽之含義》)


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

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
電話:02-27624922
email : theamitabha18@gmail.com      

 

  

 


淨土宗特色
本願稱名  凡夫入報
平生業成  現生不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