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第四篇 正依經論
往生論註
  1. 《往生論註》是我們中國第一位傳承祖師——曇鸞祖師的著作。曇鸞祖師這部《往生論註》,是將龍樹菩薩的《易行品》和天親菩薩的《往生論》統合在一起,並加以發揮的一部作品。


  2. 淨土法門就是「易行道」,這個「易行道」,是講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,不是講我們眾生要如何來修行,然後迴向給阿彌陀佛、拜託祂來救度我們,不是這樣的。所以,是講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,也是講眾生信順、信心念佛而被救,所以是一個圓、頓、簡、速的法門。
    我們每一個眾生,內心都含有五逆謗法的煩惱,這種煩惱的凡夫依靠阿彌陀佛救度的「易行道」,就能夠原原本本、在不斷煩惱的當下得涅槃。所以,我們「聞他力可乘」,就「當生信心,勿自局分」,這是《往生論註》的大意。


  3. 「觀佛本願力,遇無空過者,能令速滿足,功德大寶海」,這個「觀」如果單單從《往生論》來看,會覺得這是菩薩境界的觀察、觀想,必須要入定才有辦法。可是如果從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來講,就不是菩薩境界入定的「觀」,而是凡夫信受第十八願彌陀救度的聞信、觀知、信知的「觀」;也就是曇鸞大師所解釋的「但以信佛因緣,乘佛願力」觀知聞信的「觀」。
    所以《往生論》經過曇鸞大師的解釋之後,《往生論》的真義、真精神才能夠徹底展現發揮出來,如果沒有《往生論註》的話,千古以來,《往生論》恐怕將永被埋沒。因為我們很難理解《往生論》,會認為《往生論》是菩薩的境界,跟我們毫不相干,不能為我們凡夫所受用。
    所以,《往生論註》一開頭就把難行道和易行道點出來,指出一切凡夫都能夠依靠易行道;而所謂的易行道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,靠阿彌陀佛的願力,就如乘船,只要上了船,就能毫不費力、輕鬆、安樂,時間一到就到達目的地,真正的「能令速滿足,功德大寶海」。


  4. 曇鸞祖師在《往生論註》最開頭,把龍樹菩薩易行道和難行道的內涵稍微解說,同時作了一個結論說,難行道之所以為難,就是因為:「唯是自力,無他力持。」
    那易行道呢,什麼叫做「易」呢?曇鸞祖師在這裏加以發揮,解釋說:「但以信佛因緣。」這句話非常重要。「但」就是唯有、獨有、唯一、獨一,這個叫做「但」。沒有第二個,也沒有第三個,唯一這個「信佛」。「信佛」是指信阿彌陀佛。


  5. 曇鸞大師於《往生論註》之結論言:「緣佛願力故,十念念佛,便得往生。」以此明知:十念之念佛,即是乘佛願力,便得往生;信而行之,即是「信佛因緣」;不信不行,即非信佛因緣,亦非乘佛願力,不得往生。
    換言之,何以「十念念佛」之眾生,便得往生?因為「念佛」即是「緣佛願力」故,便得往生。信者信此,行者行此。


  6. 曇鸞祖師《往生論註》說:「凡是生彼淨土,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,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。」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,以及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,這些菩薩所做的救度眾生的事情,都是依靠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。曇鸞祖師又設問說:「何以言之?」接著自答說:「若非佛力,四十八願便是徒設。」是因為有佛力,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力量,四十八願便是虛設。


  7. 曇鸞大師《往生論註》言:「凡夫人天諸善,人天果報,若因若果,皆是顛倒,皆是虛偽,是故名不實功德。」五戒十善的因所得的果,從佛的眼光、真實面來看,其因其果,都不是真實,反而是虛假的。這段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震撼的,一般來說,學佛重要的是去惡行善,所謂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可是這裡卻說我們所做的善事都是虛假的。為什麼?
    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固然不錯,但是不論是善報惡報,都無法使人脫離輪迴。我們今天所追求的是沒有輪迴的,是成佛的,所以以「沒有輪迴」,以「成佛」那樣高的標準來看人天的善業功德,這些善業功德在佛的面前都是虛假的──但是,這樣的教理往往被人誤解,以為這樣我何必行善積德,好事就不用做了。其實不是這樣。我們在人間行善積德,不只是做人的本份,也是學佛的本份,應該隨緣隨分隨力的去做,只是要知道,這只是人天果報而已。

 


淨土宗台北弘願念佛會

105台北市松山區撫遠街384號B1
電話:02-27624922
email : theamitabha18@gmail.com      

 

  

 


淨土宗特色
本願稱名  凡夫入報
平生業成  現生不退